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点燃木星,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当中似乎是一项可行的计划,人类依靠着点燃产生的推力,成功让地球前往更深邃的宇宙。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点燃木星

现实当中,木星上确实是充满了可点燃的氢气,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有能力前往点燃木星吗?

可行性

可以说,人类是有能力搭载点燃的工具前往木星的,但是能不能点燃那就要另说了。

木星是太阳系当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早在古代人们对这颗星球就有所观察,古罗马人称木星为“朱庇特

“朱庇特”是统领众神的存在,是十二主神之首,以此命名显示出古罗马人对木星的敬仰。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木星

在古代中国,称木星为岁星,后来有人观察到岁星的星体呈现青色,于是将岁星与五星当中的木元素结合在一起,又改名为木星。

木星当中,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在温度达到500摄氏度以上才有点燃的可能性。

既然有工具有可燃气体,怎么就点不燃呢?

要点燃木星还差一个条件,那就是氢按一定比例混合。

不然,在域外星体对木星的冲击所爆发的能量当中,木星早就被点燃了,轮不到人类来讨论。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氢气燃烧

这种比例的混合当中,氢气占据4%到75%时,只要达到点火条件,都可以被点燃。

如果想要点燃木星,那就需要向木星输送大量的氧气,木星本身的体积就很庞大,氧气的输送量会是一个天文工程。

如果只输送部分氧气过去,点燃的将会是一个火星,那为什么在《流浪地球》当中就“点燃”了木星呢?

注意,《流浪地球》当中点燃木星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电影当中,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引过去。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利用引力点燃木星

不仅是地球本身,被吸引过去的还有地球上的大气,观众在电影当中可以看到,地球还未与木星接触时,有着一串很长的气体尘埃

这种气体尘埃就是木星的氢气与地球大气结合的产物,并且达到了可点燃的条件,此外在木星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气体未能结合氧气,它们并不可燃。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显而易见的气体尘埃

所以《流浪地球》当中,人们只能点燃与地球大气结合的部分,这部分爆发出的能量所产生的推力,恰好能够在不破坏地球的情况下,将地球送往更远的地方。

要是将木星全部点燃,整个地球都会被强大的能量撕成碎片,要知道如此庞大体积的木星,全部点燃之后爆发出的能量,虽不及很多宇宙事件,但也不是人类能够承受的。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地球会被撕裂

另一种办法

要将木星点燃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它变成类似于太阳这样的恒星,让它在内部产生核聚变,太阳系从此就多了一颗太阳。

听上去似乎可行,毕竟木星的成分与太阳相似,将木星变为太阳,只需要人类小小的推波助澜。

可实际上,木星的质量还远远不达标,如果想要变成太阳那样的恒星,至少都需要0.08个太阳的质量。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木星质量不达标

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其他行星总和的两倍还要多,但只有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

如此“轻质量”的行星如果强行被人类演化成为恒星,结果很有可能是发生,内部星体无法承受核聚变导致行星死亡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情况,那就是木星会变成红矮星,亮度和热度都比不上恒星。

这样对于人类没有任何好处,它红矮星所产生的光热并不能替代太阳,寿命也比太阳低,经受两轮太阳烘烤的地球也会变得更加炎热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红矮星

到时候南北极冰川在高温当中融化,最后遭难的还是人类

所以比起考虑如何点燃木星,为什么人类不去考虑如何将木星利用起来呢?

太阳系当中的“老大哥”

木星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属于适中,它凭借着快速的自转和周转,为地球隔绝了大部分域外来的撞击事件

1997年人类首次观察到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一颗被称作是列维九号彗星的星体,在域外当中突然调转方向,直指太阳系。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彗星

作为太阳系当中的老大哥,木星的体积最大,引力范围也十分宽广,很快列维九号彗星就进入到木星的引力范围,被木星吸引过去。

在木星的引力当中,列维九号彗星撕裂被撕裂成为几块碎片,最后撞击结束。

根据天文学家计算得知,这次撞击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几亿颗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这股能量足以将地球毁灭,但是对于木星来说还算承受得住。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撞击木星的彗星

如果不是木星的存在,那么这颗列维九号彗星最后的目的地会不会是地球?

木星在太阳系当中又有着“清道夫”“垃圾清理者”的称呼,阻挡了大部分来自域外的星体同时,还顺便清理掉了一些,从土星周围逃逸出来的陨石

正是因为有着木星的存在,地球才能够屹立到现在,不过,木星的作用可远远不止这些。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木星是太阳系老大哥

弹弓的“发力者”

在天文学当中,想要飞出地球,就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想要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就需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每秒。

若是想要飞出太阳系,则需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每秒,人类目前制造的宇宙飞船速度能够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可是,这种速度对燃料的消耗很大,宇宙飞船搭载的燃料无法支持人类冲出太阳系。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的宇宙飞船

人类的好奇心是无止境的,为了能够探索域外星系,行星自带的引力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所谓的“弹弓效应”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行星的引力来发挥对飞船推进作用。

在行星引力的推进下,飞船能够爆发出更快的速度,而且只需要耗费少量的燃料

行星本身就像是一个助力推进的弹弓一般,形象生动,木星作为地球“邻居”的“邻居”,在人类发射的外太空探索器当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行星的弹弓效应

美国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就是运用了弹弓原理,在历经了几十年之后,成功穿越了太阳系的边缘地带,柯伊伯带,成为了目前为止,探索领域最深的人造物。

它在冲出太阳系的过程当中,先后运用了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木星的引力推进、土星的引力推荐,使得它的速度超过了比它更早发射的旅行者2号

随着人类对太阳系探索得越深入,人类利用到木星引力的机会也就越多,在未来木星引力的利用也许会成常态化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旅行者一号

络绎不绝的探索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木星,人类对木星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2年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成为木星的第一个探测器,木星之上的先驱者10号为人们传回了珍贵的数据

1979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在途经木星过程当中传回了一些图片,随后继续前往宇宙深处。

1995年伽利略号抵达木星轨道,将一个探测器放置在木星之上,伽利略号在木星的周围发现了多个卫星,拓展了人类的认知

木星(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什么)

探测木星

根据伽利略号的观测,木星的部分卫星上存在有咸水海洋,并且出现火山喷发等现象。

2011年朱诺号发射,它的探测目的是为了研究木星的发展演变,星球的内部构造。

相信,人类能够完全揭开木星的神秘面纱,使之成为人类可利用的珍宝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1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