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杂志停刊了吗(演讲与口才杂志官网)

1986年6月,带职脱产学习即将从吉林师范学院政治系干部班毕业前夕,爸爸确认我应该是一个可造之材,遂通过学院历史系一位著名教授引荐,鼓励我应聘《演讲与口才》杂志,去当编辑。

这在当时是我非常向往的职业。并且我也非常自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非常合格的编辑!

于是,带上自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我信心满满地走进了《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的办公室。

说明来意后,主编冷冷地问:“你有作品吗?”

我一边回答“有,有”,一边赶忙拿出了自己精心剪贴在日记本上的“作品”。

事前,爸爸曾告诉教授说我发表了很多文章,并且还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但爸爸并不清楚我发表的文章的题材是什么,篇幅有多大。

因此,当我把自己的“作品”诚惶诚恐地递上后,主编只大致翻了翻,便意兴阑珊地还给了我!

随即指了指他身后书柜上摆放的几摞尺把厚的报纸和杂志,“你看看,这是几位应聘人员发表的作品,就这样都未必录用。你的东西是不是太少啦?”

一句话,臊得我顿时感觉满脸通红,无地自容,恨不能立马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我在心里恨恨地嘀咕,是呀,你可能学贯中西,才高八斗,功高盖世,但却拿不出有足够份量的东西,怎么能证明你的才华?!

我带来的“作品”,尽管也有几十篇,且很多都是发表在《吉林日报》上,甚至还有一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但几乎都是火柴盒大小,甚至只有两行字的短消息,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又如何能“打动”主编的心?!

随后,我在满脑子嗡嗡作响,再也没听清主编又说了些什么敷衍我的话的情形下,颜面尽失地仓惶逃离了他的办公室!

回家后不久,因为急火攻心,我得了一场大病!半年后才逐渐康复。

大病初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用真才实学来实现并证明自己绝非碌碌无为之辈!

爸爸坚定地支持了我,并找到他的学生,时任县检察院的检察长做了沟通。

县检察院正在搜罗搞宣传工作的“人才”。检察长立马答应了爸爸,并很快为我办理了调转手续。

我当然极其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关键是我没让爸爸和他的学生失望!

从年初调入检察院开始,我废寝忘食,笔耕不辍,到年底就在《法制日报》、《法律与生活》、《民主与法制》和《吉林日报》、《吉林法制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法治报告文学、人物通讯和重要新闻稿件,其中被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的文章就有五篇;三千字以上的大块头文章近二十篇!

我出色的工作,不但初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为县检察院在参加全市、全省年度工作考评中赢得前三名,贡献了令其他县区检察院望洋兴叹、羡慕嫉妒恨的贡献。为此,我还立了个三等功,并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从主管政法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手中接过了五十块钱的奖励。那奖励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哪!

第二年我再接再厉,仍未松劲儿,又发表了许多大块头文章!让县检察院的宣传工作继续在全市、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此后不久,我先后三次被最高检察院借调工作,时间累计一年多,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紧接着,我便调入了美丽的海滨城市,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的这段经历表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应聘《演讲与口才》杂志失败的前因,便绝不会有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终于踏上成功的阶梯的后果!

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那位主编!并为他送上同样真诚的祝福!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