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中国古代
唯一一个以转运贸易为主的省会!
?公元前770年合肥已有水运历史。水路南通巢湖达长江,北连瓦埠湖通淮河,南北湖通贯合肥。至西汉时期合肥已出现“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府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的繁荣景象。南宋年间淮西帅郭振屯守庐州,曾对合肥进行过一次扩建,跨“金斗河”(今南淝河城区河道)设东西水关,引水经金斗河汇包河、雨花塘、黑池坝、逍遥津等水流穿东水关流入南淝河,城内外水网形成,舟楫直抵城内,热闹非凡。此后几经周折,水埠又在“木滩街”(今坝上街、小东门一带)逐步兴盛,巢湖路边航运巷正处于其中。
合肥水运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南淝河环城而绕,航运依水而生。
上世纪80年代,合肥的很多物资运输都靠航运。码头的位置就在小东门附近,而当时的巢湖路南淝河的边上,作为黄金水道,运送着重要的物资。
那种铁皮船,60吨位的,每10条船组成一个队,一次能拉600吨的东西。从合肥到上海,每一趟都不空着,回来的时候主要是生活用品。小到针线、手表,大到钢材等上千种物品,每一个商户要什么东西多少件都是人工记录的单据,一点都不能出错,每一那时候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每一样东西都是靠码头工人用肩膀扛下来的。”
南淝河载来东西客商,泊去南北百货。由于其是合肥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因此被誉为“风水宝地”。全国各地商贾慧眼识珠,纷纷在此设立粮行,裕发、得丰、鸿昌等数十家粮行应运而生,鼎盛时期,坝上街附近的粮行、砻坊、小碾米厂达二三十家,“合肥米市”由此得名。且传遍四乡、邻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均在此集散的稻米在100万石左右,大多数经水路运往芜湖、无锡等地米市交易,往来货船穿梭其中,逐渐成为合肥大型自由农贸市场之一。
如今社会变迁,巢湖路航运巷已不再承载航运的功能,但巷里的居民们依然生活在南淝河边,享受着河水的润泽。
都说庐州的姑娘不远嫁
南淝河边富人家
不老的话题 像一首歌
唱响着合肥的往昔与记忆
淝水南去,繁华依旧!
南一环路与巢湖路交叉口向西100米,不长, 大概也就100-200米的样子这里便是“姑娘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被夹在芜湖路和马鞍山路中间的这条窄窄的巢湖路,连接了逍遥津、包公园、万达、老周谷堆。几十年街上的还是那群人,只是不见了当年的风华正茂。更充满了浓浓的老合肥气息。离开鳞次栉比的主街道,合肥百姓们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老合肥的人间烟火。
孝肃桥畔,淝河之滨的巢湖路上 布局着 包河万达、地震局宿舍、油厂宿舍、银屏巷子、航运西村、航运大院、陆港大院、水晶苑,凤和园、锦绣园、方桥小区、滨水华城、贵都花园、巢湖路小学,社区委设在凤和园小区航运社区……见证了老合肥的繁华与现代。
过了南一环便是巢湖南路,这里在老周谷堆,五里庙的变迁之中,新的淝河之变正在从新裂变,东部新中心、淝河新中心在大建设之中依然引领着繁华与魅力。
庐州底蕴,南淝河巢湖路,包河老城更新,不仅是老周谷堆和五里庙,淝河片区即将引来华丽转身,位于环城河旁包公园、逍遥津旁巢湖路油厂宿舍片区也将迎来拆迁工作,这里往后必然见证合肥市中心新的形象!
淝水南去,繁华依旧,王者归来!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1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