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婚礼仪式,当婚礼仪式落实到中国,便滋生出中国传统社会留下的闹洞房习俗。所谓“闹洞房”,更多的是婚礼的一个象征,人们总是在想到结婚的同时,注意到它的存在。

近年来,关于闹洞房的丑闻频繁出现,类似于戏弄伴娘、惩罚新人等新闻数不胜数。这些新闻的存在,似乎时刻提醒着我们,婚闹习俗是一个“陋习”,我们理应摒弃。然而,一个事物可以流传久远,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曾经的“闹洞房”,是否如同今天一样不堪?又或者如今的婚闹已然是社会进化的表现?这一切,要从婚闹的历史源流追溯。
一、古而有之的传统,世风日下的畸变
关于闹洞房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汉代时期。最常见的说法是源于驱邪避灾。紫微星下凡遇见魔鬼化作女儿身,只见她悄悄跟在婚车之后,潜入婚房。紫微星告知众人,需多人进入婚房,人多势众、活跃气氛,以打消魔鬼作恶的机会。因而,最初的闹洞房便被蒙上了一层驱邪避灾的魔幻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科学技术不甚发达,人们对于鬼神之说常持肯定态度。就算是曾经的孔圣人,也只是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他们的存在,常言道“敬而远之”。可谓,当时的民众对于鬼神之说大多是相信的,进而在闹洞房这个活动上,也就相信了这个赶走鬼神的传说。

此外,在中国古代,婚姻大多是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部分的年轻男女都是盲婚盲嫁,在婚礼当天之前,对于即将要嫁娶的这个人的了解,仅限于父母和媒人的描述之中。彼此之间根本没有深入了解,甚至是毫无了解,在新婚之夜难免会十分紧张且无所适从。而闹洞房的习俗,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为何如此说?婚礼当天,成婚双方,尤其是传统社会条件下酿造的女方,对于男女之间的交往和招待参加仪式的客人的经验十分不足,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样的情况下,婚礼和酒席往往陷入一种尴尬的氛围之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古代大抵没有十分“社牛”的新人,大多是从未经历过这样大场面的“社恐”人士。
众所周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闹洞房无非是许多环节和游戏构成,类似这样的游戏可能在今天看来是不合理,甚至让新人出丑的。但是在古代,这样的“游戏”,在众人半推半就的撮合下,却可以大大增加成婚双方的熟悉度,在暧昧和活跃气氛的烘托下,对于这个乃至于素未谋面的人,拥有坚守一生的勇气和底气,甚至于滋生出对于面前对象的爱慕之情,使自己更容易进入到新的角色中去。在旧社会的束缚下、传统的裹挟下,用尽可能安慰的方式,获得人这一生可以达到的幸福。这样的闹洞房或许在当时的新人看来,是非常乐意接受的,这或许才是闹洞房最初的意义。

《中国婚俗》中考证,“从古至今,闹房之风,代代相承。”闹洞房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在南朝时期已然十分盛行。自那时起,就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习俗。除了婚礼当天的闹洞房,次日新娘拜见公婆时,客人还会用一些污言秽语开她的玩笑,在众人面前大声问新媳妇昨晚的洞房之事,大多可以用今天的“黄色语言”来形容。新娘如果不愿意回答,便会被鞭打。诚然,这是除闹洞房本身外,附着的传统习俗,不得不说,这样的习俗,着实也是对于当时的新人是一种侮辱。
闹洞房的习俗,在历史的缓慢演进下,悄然间流传下来。然而在闹洞房的习俗传承下来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了畸变,甚至原先本就不合理的闹洞房连带习俗也被传承下来,以至于如今让新人们感到不适。
传统婚闹习俗流传久远,新型婚姻模式与之冲突。在曾经婚姻不是由自己作主的时代,由于迷信风气严重和对嫁娶对方的不熟悉,才间接导致闹洞房习俗的存在拥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社会,科学技术发达,民众对于鬼神说的信仰也大幅度减少,教育接受程度较高的年轻男女,更不会轻易相信闹洞房是为了人多吓跑魔鬼。同时,由于社会观念的进步,现今社会的成婚双方通常是自由恋爱走进婚姻殿堂,并非曾经的包办婚姻,对于缓解新人之间的尴尬和使其认识到角色的转变和婚姻内所承担的责任,并不需要闹洞房来解决。

闹洞房这个所谓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如今世人眼中的陋习。
二、婚闹习俗处处有,地区民族各不同
中国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国家,历史文明的遗留经过前辈的传播,已然波及全国。而恰恰因为中国的地域辽阔,在民俗方面体现的极为明显,“实三里不同地,十里不同天”。因而,婚闹,特别是闹洞房的习俗,在全国各地均会有存在。而从时间、方式、内容上来说,每个地区似乎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由于历史、社会、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等原因,闹洞房的习俗在各地的表现均有不同。比如,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新郎的婚礼的前一晚就必须要睡在洞房,并且事先请两位女童手拿红色烛火将洞房内照一遍;天津闹洞房则请戏剧班子在洞房内敲打,以求得吉利的兆头。又如在东涨,新郎进入洞房之前要象征性地向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口中念念有词的是对鬼神的咒骂。
从南北方来看,南方以稻米为主,新人会在洞房中等待着“喜饭”,两人共吃一碗,且新郎要用勺子喂新娘吃,当新娘吃到最后时,要用嘴来喂新郎,进而体现新人之间的爱情美好。北方则以面食为主,在酒宴结束后,新郎需要从面粉袋子的底部,拿出里面的一个碗,如果拿不出来就要接受惩罚。惩罚的方式一般是唱歌等,如果体力不行,那就只能以酒代罚了。

以上这些习俗,虽然或多或少带有迷信色彩,但尚可接受,是为新人赢得好兆头而做。而下面这些闹洞房的习俗,则令人难堪。
中国各地的不同婚闹习俗,虽各有不同,但在流传至今的过程中,仍有很多相似之处,且这些相似之处多体现在对于新人和伴娘的戏弄上。如新郎在新房被扒光围观、宾客极力撕扯新娘的衣物、新人入洞房时按照宾客的要求摆出露骨的姿势、调戏伴娘等。这些所谓的“游戏”,在全国各地的闹洞房中都有涉及。
三、婚闹适可而止,闹洞房应当与时俱进
作为如今年轻人闻之色变的一种传统习俗,常被认为是一种陋习。只是,它之所以存在时间长久,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时俱进应当是闹洞房习俗的最终归宿。
在当今世界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与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接轨,摒弃陋习、去其糟粕应当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然而,这种改变不是瞬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的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观念的发展中逐步推进的。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用礼貌、合理、文明的方式闹洞房,是当代人希望看见的。比如采用学霸做题式,即由伴郎伴娘或者宾客准备题目,给闹洞房时的新人们出些难题,解决之后才能继续下一步;又或者同吃苹果的游戏,即用一根绳子吊着苹果,新郎新娘同时去咬,宾客提拉绳子,使得新人相互亲吻,以增加两人之间的互动并表达爱意;又或者默契度考验,由宾客提出问题,新郎新娘背对写出答案,查看是否一致。多如此类的小游戏,是新时代闹洞房的一种感情增生。
总之,人们闹洞房的初心应当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而不是为了嬉闹或惩罚。作为拥有新时代思想的青年,我们既要传统闹洞房的增加新人熟悉感的精神,同时也要创新闹洞房的方式,以文明的方式闹洞房。闹洞房的惩罚环节可以借助游戏工具作为道具,又或者是体力活动、如俯卧撑瑜伽动作等。而古代曾经存在的低俗的闹洞房行为总是显得与现代社会的文明格格不入。
所谓的陋习,在时代的进程中,与时俱进方能改革创新,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一味的遵循古代习俗,必然只会使类似于闹洞房这样的习俗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中国婚俗》
《闹洞房耍公婆那些事儿》
《闹洞房习俗中的隐喻功能探析》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3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