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互联网医院的数量、规模,还是问诊量、市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2022年,国卫办医[2022]2号文《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通知》,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更是带动互联网+医疗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解析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一、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互联网医院呈现的优势主要是:一是覆盖面广,打通了医疗资源、互联网、物联网多项领域界限,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并减轻三甲医院的诊疗压力;二是很好地补充基层医疗机构专家资源不足,线上+线下实现有效互补;三是互联网医院帮助患者降低看病成本,推动医疗服务可及性、经济性、有效性和透明性。
二、存在问题
(一)互联网医院准入门槛、从业规范、收费标准、责任划分、监督管理等规范标准不够明确。
(二)互联网医院建设主体不同,自身的发展理念、经济实力、占有资源的优劣会造成硬件与软件环境的差异化。
(三)互联网医院配套细节不够到位,参保人不能脱离实体医院,直接在互联网医院实现医保远程结算。
(四)互联网医院需要实体医院提供支撑,大部分医疗专家很难在互联网上消耗更多时间,且互联网医院目前能够处理的病症相对简单,营收压力将长期存在。
三、有关建议
(一)建立标准,树立标杆,提高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1.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落到实处,研究互联网医院医保报销政策,结合商业保险的运用,减轻用户的支付压力。
2.加强互联网医院的宣传推广,制定相关规范,利用媒体开展医学健康线上科普、政策信息发布、线上医院功能。
3.树立互联网医院典范、便民服务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打造各省、市互联网医院成熟发展模式。
4.建设互联网医院医疗技术前沿的科普体验基地,集合云问诊、云阅片、云会诊、云检验等技术集中展示,让群众深入体验互联网医院。
(二)公立和民营互联网医院建设两手抓、两促进。
1.建立国家层面的信息化系统,逐步整合各省、市的医疗信息平台,落实严格的监督和监管,促使其建立成熟完善的追溯体系。
2.依托公立医疗机构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强的基础,保留民营医疗机构创新机制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3.强化民众认知普及,结合多媒体的手段、互联网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向社会大众宣传,更新就医观念和对互联网医院的认知。
(三)医疗、医保制度实现互联网医院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
1.建议公医统筹纳入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进一步增加保障受众面。
2.建议增加常见病、个账、门特(含一类、二类门特)可在互联网医疗机构支付,普通门诊互联网医疗机构线上就诊,享受实体医疗机构同等医保报销待遇。
(四)医疗、医药制度线上线下一体化。
1.《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注射剂(降糖类药物除外)禁止网络销售。建议与降糖类药物相类似的慢病用注射剂药品允许网络销售,医师认为患者接受正确的注射技术培训,患者可以自行注射给药。此举不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而是大大提高患者购药便捷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治疗的持续性。
2.建议诊疗指南明确推荐、获得大量真实疗效和安全证据的抗凝剂,可凭医生处方,药品零售企业经执业药师审核处方,给予配售,有效地解决患者安全性用药问题。
(五)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医疗人才队伍搭建。
1.建立既懂互联网又懂医疗健康的人才库,建立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生服务考核机制。
2.要充分预判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趋势,抓好人才的培养,做到与世界先进医疗技术的接轨。
(张忠凯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黑龙江省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东盛金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3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