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自有她饱经风霜和世故的一面,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就可扭转一个家庭的富裕和贫穷,因为当福运到来的时候是那么的微不可察,只有能洞察世故的老人或许能敏锐的把握住这一机缘。

东北的民间由于受到萨满教的影响,对“狐黄白柳灰”五种动物仙比较崇拜,流传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本文就对“灰仙儿”的一段传统故事进行描述,尽管有着比较玄幻的色彩,但故事的最终目的还是劝人向善,以好人有好报为圆满结局。
民国时期的东北,居住在山上的绺子较多,经常下山抢米抢粮,为了避免或者是减少劫难,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比较深的大窖,一些粮食和过冬的食材都藏在里面,当绺子来抢时也是一个避难的场所。

靠山屯的李老太太家位于村首的位置,每当绺子来犯,李老太太家总是能最先发觉,可是由于位置突出,他们一家五口有时都是一起躲在一个大地窖里。一年的冬天,儿媳妇到地窖里取储藏的地瓜来做午饭,上来之后就给李老太太说:“娘啊,我怎么看咱们家的地窖里进贼了呢?”李老太太说:“怎么可能呢?地窖就在咱家院子里,而且还比较隐秘,外人是发现不了的,是不是你老公去过地窖啊!”
儿媳妇想想也是,这话说过之后也就不以为意,到了第二天又下到地窖的时候,还是发现少了一些地瓜,自己做好的记号都没了,于是又把这事和老太太唠叨了一遍,老太太听完之后,凝神想了一会儿说,等中午饭的时候问下家里人谁去过地窖?也就是吃中午饭的时候,老太太就问儿子和孙子他们谁去过地窖?大家一口否认,儿子就问咋了,还是儿媳妇嘴快,就把丢地瓜的事给说了。

谁知大儿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说我们家还指望着这些地瓜来过冬呢,如果吃不到来年的春上,一家人岂不是要挨饿,不行,一定要抓住这个窃贼!于是一家人开始商议如何抓到这个窃贼。
到了晚上,一家人悄悄的躲在地窖里,把自己藏的严严实实的等待,可是等到半夜鸡都叫五更天了,还是不见贼人来偷,儿子儿媳以及小孙子已经呼呼大睡,只有老太太一个人依然很精神的看着窖门口,就在这时老太太听见了响动,随即悄悄叫醒了熟睡中的孩儿们,只见从窖门口不疾不徐的下来一位,一家人看后吓了一跳,赶紧捂住自己惊呆的嘴巴。
原来从洞口下来一只巨大的耗子,居然沿着梯子直立的行走,到了地瓜垛前挑挑拣拣的拿了两个比较大的地瓜,夹在咯吱窝里又慢悠悠的爬着梯子而去,出了窖门口熟练的用后腿一蹬盖子又合上来。

天亮以后,一家人围在火炕前,开始商量着抓耗子的事情,大儿子忙着去磨刀,说等下次再来一刀把耗子砍成两截完事,二儿子说要去镇上买老鼠夹子,保管它跑不了,只有老太太一人静静的在思索,好像回忆往事一般,等大家安静下来,老太太就让老大去拿铁锹,然后又一起下到地窖里。
到了地窖之后,老太太指着窖门口的一块空地说:“来、儿子,往这儿挖,”大儿子不明就里,但还是听从母亲的建议,呼哧呼哧开始翻地,可挖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挖到,老太太就让二儿子接着挖,老二边挖嘴里边嘟囔,可是也不敢违背老太太的意思,就在老二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只听咣当一声,好像挖到了什么东西,于是赶紧手扒脚刨的从地下取出一个古色古香的箱子,随手把箱子取了出来。

老太太也是脸色一喜,笃定地命令儿子把箱子打开,大儿子不敢怠慢心急火燎的把箱子打开以后,一家人瞬间惊呆了,只见满满一箱子的金元宝闪着光芒。
还是儿媳妇好奇,就问婆婆:“娘啊,你怎么知道这地下有宝藏呢?”老太太抿嘴一笑说:“我也是听我奶奶以前给我讲过一个灰仙儿的故事,她老人家说,一个得道的灰仙不到遇到难处的时候,你不会碰别人家粮食的,一是怕沾染了人间因果,影响修为;二是即使是拿了人家的东西,也需要进行等价交换,因为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所以我判断来我们家拿东西吃的灰仙,不会空手而来的。”

孩儿们听到老太太一番言论无不信服的五体投地,幸亏没有把灰仙正法,要不然好事就变成了祸事。自此以后,一家的人的生活明显有了改善,再也不受那贫穷之苦。
对于这个故事,的确是比较传奇,同时也是应了那句万物有灵的古话,人们为了教育后人,变着法的整一些精灵古怪的事情,但是出发点都是以劝人向善为目的,只有如此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吧。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3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