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简介,唐朝才女李冶

大唐,一个充满包容开放的朝代。长安,一个饱含浪漫才情的都城。这里,有着无数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女子不再局限于闺阁之中,能有机会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上。本该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由和开放的朝代里耀眼璀璨的才女们,大多都走向了道观。被称为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也是众多女冠中的一个。

 

盛行道观之风:在道观中妖冶放荡的大众情人

在唐朝,入道修行已经是一个由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都追随的大众化行为。这主要和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与道教本身为大众提供精神慰藉的功能离不开关系。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父子为了赢得更多皇族大臣的支持,谎称自己谋权篡位的行为是道家神仙授予的,李家父子和道教创始人李耳有一样的姓氏,因此能让更多世人信服李家的统治。

统治者大力支持道教,和邻国往来密切,官方的传播也使得道教思想更深入人心。唐朝民风开放,不少皇族公主率先入道修行,上行下效,有了统治阶级的先行,民间百姓也自然效仿这种行为。

刚刚经历了战乱,百姓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更愿意信奉无为而治、及时行乐这样的人生观,用心享受着短暂和平带来的安逸,因此,大唐上下,人们都过着奢靡享乐的生活。再加之律法的保护,回归道观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为百姓们入道修行提供了物质保障。

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简介,唐朝才女李冶

 

正是因为如此,李冶十岁的时候便被父亲送入了道观。进入道观后,李冶并没有受清规戒律的约束,而是逐渐在道观放飞自我,找寻真正的人生。一时间,才华展现,人们都知道,在山上的道观里,有一个才华兼备的俏佳人。

李冶才华出众,山下的人经常会因为她绝妙的诗作慕名而来,而李冶也在这你来我往的交谈学习中,有了一些艰难刻骨的爱情。随着名声的增大,越来越多名人官僚来到山上,少女的心也不由得动了起来。她以笔为媒介,用文字展现出对爱人的情深义重。

用诗句传情:李冶和恋人知己们的悲欢离合

少女初入道观,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一日,李冶放下了厚厚的书本,逃离了道观,来到湖边泛舟。

她坐在了一叶小舟之上,静看着湖面上泛起的圈圈涟漪。蓦然抬头,少女灵动的双眸对上了文人朱放的目光。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眼,两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人共同泛舟游湖,看着湖光山色的好风景,相谈甚欢。他们从天聊到地,从山聊到川。朱放被眼前少女的才华和天真烂漫深深吸引,同样,李冶也倾慕着眼前这个瘦瘦的青年。少女的爱如四月的草肆意生长,她用诗表达着对朱放的爱恋。

事与愿违,朱放被调去江西上任。李冶百般无奈,充满着不舍,写给心爱的男子《寄朱放》一诗,表达着自己对爱人的不舍和依恋。在“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两句诗中,属对严整,句句相对应,表达了对爱人的相思之长和相思之浓。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用顺口的格律来表达对朱放的相思之情。

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简介,唐朝才女李冶

 

郎有情,妾有意。同样,朱放也作了《别李季兰》一诗回应了爱人。自此,李冶翘首以盼着心爱的人,只可惜,这段爱情还是随着千山万水的距离逝去了。

美好的爱情逝去了,李冶过上了曾经道观的日子。周围围绕了很多一睹芳容的才子,她也时常与他们对酒作诗。

风光正盛之时,才子学士尽围绕在身边。而卧病于榻之时,那些相伴身侧的才子们都避之不及。直到这个时候,李冶才知道看似充实快乐的生活,不过是黄粱一梦。想到这些,卧病于床的李冶不由得心生悲凉,院子里盛开着的梅花此刻也变得更加刺眼。

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简介,唐朝才女李冶

 

病痛缠身,窗外的风也不由得变得大了起来。不过,这不合时宜的风却吹来了对的人。恍惚间,李冶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那人如和煦春风一般,温暖着李冶孤独破碎的心。陆羽的到来让李冶不由得开心了起来,正当以为无人问津之时,陆羽像阳光一样来到自己面前。喜极而泣,她终于等到了那个对的人,于是,从床上急忙坐起,写下了《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一诗向陆羽表达着自己的欢喜。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心中愁苦万千,旧时好友来探望,李冶的心中无比感动。寥寥几句,便将自己的感动抒发出来,并说明,和好友共同饮酒畅谈,愁苦一扫而空。体量虽小,但将元素场景都描绘了出来,也足以看出李冶的文采超群。

和朱放的感情已经结束了,正当李冶渐渐走出这段感情时,另一个人的到来,又让这个才女的心荡起涟漪。

唐朝四大才女的之首的李冶简介,唐朝才女李冶

 

听说山中有位才华兼备的女诗人后,释皎然便数次央求着好友陆羽引荐自己,两人一同来到山上,对这位神秘女子的面纱一探究竟。这个大李冶二十多岁的和尚并不像大多数和尚一般枯燥乏味,倒是幽默风趣、才华出众。也正是这些,让李冶对释皎然展开了追求。

李冶在诗中突破了以往女诗人内敛含蓄的文风,更加大胆且直白的表达着自己对释皎然的爱慕之心。她没有躲在深闺之中含蓄写着自己的爱恋,而是不羁大胆的表达在给释皎然的每一首诗里。而释皎然的身份和年龄都预示着这段感情不会有好的结果。

收到李冶大胆直白的爱慕之诗后,释皎然写了《答李季兰》委婉拒绝了这位女诗人。而李冶的感情也随着这首诗破灭了。

 

一代才女,情深义厚。被释皎然拒绝后,阎伯均治愈了女子愁苦孤独的心。正当李冶要将支离破碎的心交给这个温柔的男人后,阎伯均却因为升官上任放弃了李冶,离开了道观。

李冶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赠与阎伯均。“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李冶在诗中自称“妾”,也饱含着对阎伯均的不舍,无论是清醒还是在睡梦中,都在努力追随爱人的脚步,可是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心爱的人。只得深情的向爱人诉说,即便周围美人如云,也请不要忘记自己,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爱。

 

最讽刺的是,阎伯均为了大好前程,非但没有给深情爱人一个交代,更是转身娶了高门大户的女子。回顾前半生,李冶的心支离破碎,也正是看淡了世间的情爱纷争,李冶写下了满怀哲思的诗作《八至》。经过这么多事情,李冶更希望回到那段都是道法经书的日子里,虽然枯燥无味,但也不会如此痛苦。

也正是这传奇坎坷的一生,让这位女诗人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诗作成就也给后人很多参考价值,这些文字,传递的不止是女子情爱的婉转情意,更是对时代的真实写照,也代表着女性文坛的重大突破。

唐朝四大才女之首:才华兼备,别具一格

作为唐朝四大才女之首,李冶在文学创作上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她不拘于古诗的固定表现形式,而是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诗词创作中,还有着哲学思辨的色彩,这在当时诗歌创作上也算一个重大成就。

 

李冶的作品多为爱情诗,这也与她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离不开关系。她借助女冠的身份,有机会和各种各样的才子名士交流,也正是这些交流,为李冶提供了创作灵感。她的创作题材主要有爱情诗、友情诗、遣怀诗、哲思诗等等。

前三种我们已经在前文中有所体会了,李冶的哲学思辨诗作中,最数暮年那首《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全诗用八个“至”字串联,用浅显深刻的道理,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二十四个字,代表着生命从开始的绽放到凋零,一语道破人生的真谛。前文引出最后一句,最亲近的最生疏的莫过于夫妻两人。那些曾经的爱人,也曾许下山盟海誓,无比亲近。遇到了前途大业,便无情的离开,全然不顾往日的感情。也正表达了李冶对人生的感悟。看透了这些情爱,人生便也能够释然。

《八至》一诗,写出了一个生命在战乱的年代里,丰富且复杂的心情,写出了无数个生命在整个时代的洪流中渺小无力的遭遇,引得了世人的称赞。同样,也吸引了身在高位的皇帝。皇帝即刻下令召见李冶,这对于一个女子,是福是祸,暂不得知。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逃不掉的悲惨宿命,还是另有原因

公元783年,叛军攻破长安后,叛军首领朱泚成为新的皇帝。而李冶因为才华兼备也备受朱泚的喜爱,迫于朱泚的压力,李冶为新皇帝献上了赞美的诗句。但世事难料,唐王朝的军队打回长安之时,唐德宗即位,李冶因为祝贺赞扬朱泚被冠上了谋反的帽子,一代才女就此陨落,绝代风华的才女,却落得乱棍打死的命运,实在是令人惋惜。

事实上,李冶悲惨的命运早在十岁便早已注定。十岁,李冶被父亲送往道观,从此不管不顾。而父亲为何将李冶送往道观,还得从她六岁的时候说起。

 

古有谢道韫雪中咏絮,今有李冶文人聚会大展才华咏蔷薇。但是没人料到,天才少女的才华展现,给自己留下了祸端。李父从小便带李冶参加各种文人聚会,当主人家用“蔷薇”为题考验各个才子之时,年仅六岁的李冶便道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现场的人们无不露出惊叹的目光。

而李父却在惊讶之余暗自担忧,小小年纪便道出了妇女的情丝愁绪,怕将来变成红颜祸水,会给家族带来危难。狠心将十岁的女儿送入道观,希望在道观里修行,李冶能不拘于儿女情长。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那个时代里,李父宁可抑制女儿的天性将她送在道观里,也不愿保护着这份难得的才华。同为唐朝四大才女的薛涛亦是如此,八岁便在咏梧桐时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却没有被好好保护。被元稹所负,孤苦一生,有着同样悲惨的结局。

 

再如“风流女尼”鱼玄机,也是选择了进入道观,她在那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表达着对命运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也是落得被腰斩的悲惨下场。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些满腹经纶的才女都被那个时代抑制了天性,她们不惧命运的安排,追求自由和想要的人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爱意和感受,刺痛了当时以男性为尊的社会。因为这些解放天性、抒发情感的文字都是对当朝统治阶级的讽刺和挑战。她们都被当时的人们认为离经叛道,却不曾想,那是女性渴望自由和平等的呐喊。

逆风而行:追求自由的花朵,永不会凋零

纵观古今的众多才女,都为那个时代留下精彩的一笔。她们追求自由,不愿被世俗所拘束,她们逆风而行,以诗词为武器,大胆的挑战着当时的权威。

 

也许,这些在历史停留过的女性大多没有美好的结局,但也正是这些磨难和挫折造就了她们不愿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的心,反对声越高,她们追求自由的行为便越壮美。生命可能会逝去,但她们勇于挑战权威世俗的勇气经久不衰。

回望李冶的一生,她敢爱敢恨、不羁洒脱。一改之前女性含蓄委婉的写作文风,用更加直白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依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世俗的反抗。她那狂放且大胆的诗人气质,完美的冲破了封建思想强加给女性的枷锁。

她身上的才华,给了她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的美誉,也给了她能够挑战世俗枷锁的勇气。尽管没有美好的结局,但她在诗文创作上的成就和影响给历史长河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这传奇的一生,也给了更多人面对困难的勇气。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3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