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CY会计人访谈是一个系列,访谈的目的是”展示和记录会计人星光“,访谈的是有时代代表性,有闪亮点的普通会计人,访谈是公益性的。访谈的方式是先在腾讯会议室公开分享和答问互动,再整理为文字稿。本访谈已经访谈5人,均来自YCY会计行业观察A1或A2微信群,纳入计划访谈的有多人。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或自荐访谈嘉宾。具体情况可点击标题下方的合集标签了解。
YCY会计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享嘉宾围绕相关的会计职场经历与见闻,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我看到了什么”四类问题做分享。(详细问题请见附表)2、就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本期访谈在2022年7月3日上午举行,有53人参与了访谈,整个时长约115分钟。如下为本次分享的关键字。


如下为根据会议录音的整理稿摘要,经过本人审核。本文版权归访谈双方所有,写作者尹成彦仅为标注原创需要。
我的职业经历:两家会计所、私募公司、创业公司和国企
我是上海人,85后,现任一家央企子公司的财务部总经理,是财务条线的负责人。
我跳槽算频繁的,工作15年,五份工作,近十年审计、私募基金三年、企业三年。
我本科在上海大学就读对外汉语专业,是当时一个新兴专业。高考时填了十个专业,我按照兴趣爱好填了一圈最后被这个专业录取了。这个专业就是教外国人学汉语,比如现在海外的孔子学院里很多老师都是这个专业出身的。毕业后我教过半年书,学生有在中国工作的企业高管、读书的留学生等等。
后来经人介绍进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类似助理的工作。这是在上海本地的一家比较知名的会计所,曾经取得过证券期货业务审计资格后来又主动放弃了。第一份工作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所长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领路人。我在这里工作了七年,前期陪着老板开会、帮他当当翻译、做一些文书工作,这段期间的工作基本没有难度。在这个阶段我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还取得上海财大会计专业的在职硕士学位,同时我说服老板把我转到审计项目组,在项目组我接触了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在内的各种企业。了解了会计、审计、企业业务运营逻辑。进入会计所我是白纸,离开的时候我是签字会计师。
离开第一家事务所后我去了一家内资大所,我的考虑是想多接触一些资本市场的业务。我所在部门的合伙人非常年轻有活力,在这里我大长见识。资本的玩法和普通企业经营有很大的区别,资本市场上的人思维广、脑洞大。在这里做项目负责人和审计现场负责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这类项目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时总有用不完的力气和精力,总想着我可以干点什么。。经常是客户有什么需要,各方中介拖着行李箱就奔赴目的地而去。在那段工作里我经常大半夜地给同事发审核意见,那时候觉得加班不算什么,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这个阶段可以算是大开眼界的阶段。
在大所工作3年后,我有一个机会到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做风控合规方面的工作,向财务总监汇报。财务总监离职后包括风控合规、投后管理、以及其他中后台事务也是我负责了。这是一家二十几个亿规模的基金,主要是投医药领域,大概十几个人的团队规模。在这里我要看被投资企业的全貌,从财务、合规、未来上市可能性等各个角度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是投资将来如何退出。
科创板推出后,我觉得对创业企业有比较多的机会,所以从私募公司出来加入了一家Pre-IPO阶段的企业做财务总监。出乎我意料的是,入职后发现公司的问题非常多,连最基本的合规和企业经营理念都存在问题。事后复盘时,我的感受是市场上这类企业才是主流情况。我以前在会计所和私募基金所接触的企业相对优质是由于“幸存者偏差”,因为对治理有一定要求的公司才会选择头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咨询;而私募基金阶段接触的企业则是由投资团队先行筛选,进入尽调阶段的企业也基本有一个稳定的业绩预期。这家公司是我第一次从机构中走出来,进入公司内部参与治理。除了专业方面做好核算工作、推进IPO合规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在IPO合规阶段做好各个方面的预期管理。而我以前的职业经验都是针对一个个项目,从外部观察企业、指导企业。现在回头看,我当时没能管理好企业实控人的预期,企业迟迟无法正式走上准备IPO的这条路,我觉得这不能达到自己进入企业时的预期就离开了。一年前我来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以我这个年龄,进入这样规模体量的企业任财务负责人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我的职业发展非常幸运,一路上遇到诸多良师益友。第一家会计所的老板大气正直、进入审计项目组时的分管领导儒雅睿智、带教指导老师严谨细致,给我的专业打下了基础。第二段经历里,合伙人非常地年轻、有冲劲,敢于创业,他的激情也感染着我。部门里还有很多优秀的前辈老师,有资历非常深的首批注册会计师、有客户沟通能力极强的项目经理,基本熟悉了资本市场后就去到了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小伙伴又是不同的风格,都是专业上优秀又同时富有好奇心的人,虽然现在都先后离开了之前的公司,但是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有很好的发展。
我和很多打工人一样,没什么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只是想有口饭吃过小日子,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既然做一件事情,总希望尽量把事情做得好一些。在工作之余我不时会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得失,我会想得比较多。
如果重回高考我不会选择对外汉语专业,更感兴趣的是理科类的专业,我可能更愿意去造火箭。大学专业对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本科期间还学习了法律的第二专业,这些经历对我的工作起到了一些辅助作用。所以,我还是想告诉在校大学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如果回到大学毕业时并且还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话,我会尽量先去四大会计所工作个四五年。那样的话在二十六七岁会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关于现在的工作
现在这份工作,是央企子公司,和在民企的感受有很大的差异性。民企考虑的更多的是业务发展的需要,这关乎企业未来的融资,所以一切以业绩为重。而央企,听名字就应该能猜到一二,是一切以大局为重。
现阶段,我负责集中采购中心和财务部两块,权重二八开。采购是风险部门,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我会花更多的精力把握合规、防控风险。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通过和同事讨论、给下属部署,再由我审核,最后向领导汇报,我还会列席公司层面的会议以及作为委员出席一些专业会议。和其他部门、分公司的沟通协调也必不可少,疫情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走访分公司。此外还要对部门的近期工作、远景规划进行构想。
相对于事务所来说这份工作加班不多,我主要提供工作的方向,并对完成情况把关。
我现在这个岗位的最大的门槛就是机会。我部门里有的同事工作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由于企业特质,非常缺乏内部晋升的机会。
在这里能够参与对企业的管理,而不仅仅是财务管理。我入职了以来推动了一些项目,提升了我的视野和能力。在这里更深刻地理解财务部门该怎么定位,该如何从战略高度去参与引领企业前进。这是目前这份工作给我的成就感。
这工作的困难主要是监管约束多,要达到你的目标,需要很多向上、向下和平级的沟通,要协调很多人和资源。这是我以前很少去做的事,也是对我的磨炼的提升。
我会花一些时间,有时在家里、有时在路上、有时就坐在办公室,思考部门工作的方向,以及这个方向对于公司发展具有什么价值。公司本身的发展也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比如业务资质、人员配置、上级公司的要求、巡视巡查等等。公司要如何向规划的目标前进,这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内部讨论。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对分公司做财经纪律检查,我就要思考如何利用这次检查督促分公司的发展方向使其和公司保持一致。带着这些思考,我要和领导们沟通我的想法,在相互妥协后达成一些共识,得到最优解,再把工作目标向下推行,这里的工作目标也包括我想要的。
做这个财务部总经理的岗位,需要的能力包括财会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人的管理以及对企业和行业的认知能力。这要看个人的悟性,我现在不敢说我做得很好。我来了之后在把财务部门职能向上延伸。通过绩效考核、下达预算、项目审批等工具去推动相关部门按照公司的要求,努力达到公司目标。未来财务部门还要增加职能,还要扩充队伍。我认为财务部的工作是牵涉全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业务板块的工作,财务部门的转变对整个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变革很难,改变了大家的习惯,动了很多人的蛋糕,会遇到非常多的阻力,有些阻力是你动手之前所难以想象的。公司、领导给了我机会,我想为公司去做一些事情,不能蹉跎了岁月,不能辜负了的信任。
我的思考
——财务部的职责。
很多公司没有战略部门,我觉得财务部是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战略职责的,因为财务部天然掌握了企业核心的数据,掌握了其他部门没有的信息。承担战略职责也需要管理的抓手,比如说绩效考核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绩效考核通常是由财务部牵头的,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指挥棒。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要有一个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企业的问题和未来方向才能用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在做好沟通的前提下,让公司这条船能够沿着设定的方向前进。其实在上一家民营企业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但是那艘船当时开得太快了,如同脱缰的野马。目前这艘船则是太大了,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慢慢地去推动公司按照设想的方向前进。
在企业里我作为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要对整个企业负责,不只是对一个部门负责。因为财务部门的战略特点,就需要比其他业务部门站位更高。业务部门是向下去接触业务,财务部门是向上去接触公司的方向。比如我现在这家公司有很多分公司。分公司的负责人主要关注的是分公司的员工和具体业务工作。而我们总部的一些职能部门就必须要牵头协同,要让分公司按照总公司设想的方向前进。
——关于学习。
我认为在职业发展前期要把基础的技术能力打牢,毕业先到会计所我觉得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在会计所能够了解到会计核算和列报等等基础知识,并且可以高频地去接触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可能成为我你的未来路径。
在学习上我认为要给自己定一个比较切实可见的目标,比如读会计类的学历,比如参加CPA考试,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定一个成为一个财务方面专家这样的目标。在该学习积累的阶段,你越忙提升就越大。哪怕不用考出证来,只以考试为目标系统地把CPA学习一遍也会有很大进步。碎片化学到的内容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成为你和别人沟通时展现你专业的一部分素材,但是最基础的专业能力还是要来自系统化的学习。
有了基础的财务知识,未来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型都能有用武之地。结合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行业等其他方面了解,可以把对公司的认识提高到一个高度。财务数据能够反映企业深层、高度、战略化的一些问题。这个这方面的认知要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去体会。
会计类考试,我认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专业学历,如果不做审计的话,有一个就够了。因为90%的会计业务本身并不复杂,在企业很少有机会接触非常复杂的会计问题。只要理清三张表背后的脉络和逻辑基础上从上向下拆解,资产负债表是三张表的中心,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反映资产负债表上两个最重要科目的变动:未分配利润和现金,一个体现经营过程所结算出来的收益、一个是体现收益变现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对转行的人来说,会计其实没什么难度,只要有普通的学习能力,花点时间认认真真的学习就行。在企业中担任一定级别的职务也会难以回避的接触到很多财务方面的信息。
现在碎片化的学习我看得比较多的是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的网站,在这里我会关注IPO否决、问询函之类的信息。这几个网站特别是两个交易所披露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是第一手的资料。学习交易所审核员是如何分析、核查企业的,这对于审计、投资以及IPO的理解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很多机会是若隐若现地摆在面前的,你伸手去抓他可能是你的机会了。比如在第二家事务所的时候所里有一位审计圈全国闻名的技术大拿,我可能是所里为数不多厚着脸皮打断他手里工作去问问题的人。我还用这些技术问题解答作为素材当过二道贩子在不少培训上给人讲过。
奥美董事长提到过一个人整个职业生涯赚的钱,40岁后占了85%以上。所以年轻的时候月薪七八千、一万一万二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年轻人要多为未来做准备,要大气,不要仅仅因为一件事不是分内的能推则推,至少也要考虑这件事对个人的成长是否有帮助。要随时随地向身边的人去学习,比如我在私募股权公司的时候,我和投资团队的人经常互相切磋探讨专业知识,他们学习财务知识、我学习医药知识。后来去了医药行业的企业,对行业的了解对我开展工作助益良多。
我看到的成功的人的共同点是:了解自己优点并用好。成功的人都各有特色,且具有洞察力,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看到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共性是有主观能动性。好多工作并不需要领导安排,他把事情想到了前面。当领导有需要的时候,他能够给出领导想要的东西,甚至更多好。领导问他一二三的答案,他心中还有四五六的答案。这类人通常内驱力也比较强,会主动学习提高,比如我部门有一位上海财大毕业的年轻同事,能写代码,甚至比公司的IT都强。
——关于机会。
我觉得上海机会很多,非常多。想要留下来的话,刚来的几年会比较艰难一点。上海对于外来的朋友最大的压力就是生活成本,这个对于大多数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想在上海持续发展下去,想留在上海,关键是内心要坚定,要想好你的目标是什么,想好了目标,困难就变成暂时的了。聚焦目标,不要长期地纠结于这些困难和辛苦、不要局限于最初几年的艰难生活,要着眼更长的时间,着眼40岁以后能赚的钱。30岁以后、35岁以后收入状况可能会大幅地改善。我觉得外地来的朋友比上海本地人会更有动力、更奋斗一点。如果在目前的公司有比较明确的晋升渠道,有很好的学习机会,那留下来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你觉得看到头了那不妨去尝试一下别的机会,不要害怕去转换自己的环境,机会总是有的。
不要害怕换新的环境。你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磨砺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原来对你来说遥不可及的机会。不要害怕去开拓自己的事业,不要害怕去尝试新的东西,你试了以后会发现——哎,不过如此。
问答
问:在会计所工作了四年,基本都是IPO审计项目,也签过小项目的报告。要跳槽去一家国企的内审岗位,对于适应新的岗位环境和工作有什么建议?
答:内审和外审的区别很大。外审有严格的监管,有各种制度,有衡量对错的“尺子”。企业内审没有这样的尺子了,或者说这把尺子变模糊了。你的报告送出去后,结果往往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部门之间的关系、取决于领导的意图、取决内审部门的地位。而且企业和企业的区别,可能是人和猴子的差别一样大,有的非常规范,有的连公章都可以随意外借。作为内审,你需要特别了解你部门在公司内部是什么样的架构和地位,与其他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关系是否和谐。一般来说在内审部门的职业晋升会比较难一些,往上走可能到内审总监就到头了,转岗到财务部门可能也会比较难。如果说利用这段时间来提升自己再去寻找别的机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问:从会计所到企业财务,这个角色转换的难点在哪里?
答:我觉得不存在难点,从专业技术上说这个转换也没有难度。要多思考自己在部门里的一些职责,你要达到的目标。但两项工作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在会计所主要关注会计报表、财报披露。在企业财会工作中你会发现这只是一小部分,财务的工作比较多元、繁杂。在企业需要花精力去沟通,而不仅仅是拿着准则去比划。
问:央企的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需要怎么做才能快速成长?
答:发展无非读书和晋升两条路。晋升的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要随时随地地准备好。基层的工作很简单、也可能会花很多时间。不管你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全身心地去做好。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作的这一摊事,如果有机会来临,你才会有自己的理解、想法和准备。
问:农村户口的年轻人财经类本科毕业进入了毕马威,担心以后的发展被学历所限制。以后的职业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答:多虑了。在毕马威出来去企业,一般没有什么太大问题,除非企业对学历有非常高的要求。我建议到企业里再工作几年,一段时间以后去读一个MBA之类的学位会比较有帮助一些。刚毕业就去读会计硕士,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在专业上提升并不太大,在其他方面比如同学圈的帮助也有限。
欢迎读后捐款
本系列访谈耗费时日做坦诚分享、整理和发布均为做贡献,为传递正能量,欢迎读者阅后自选信任的公益平台和公益项目做任意个人自愿的捐款。本文的打赏与嘉宾议后将捐出并在留言公告。
也欢迎机构或个人出资协力开展公益捐助——捐款方出资和具体选择项目,访谈双方和听众选择捐赠对象地区和类别,捐款情况在文中公开披露——做法参考此文。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