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
领导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一种可以学习掌握、并能逐步提升的领导能力。
在今天,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领导力。只有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才能带领员工和团队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即使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把控风险,帮企业走出困境。
要想有效的使用你领导力,你必须掌握三项技能:目标设定、分析诊断和适当匹配。
目标设定:第一项技能
目标设定,这意味着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何时去做。
所以高绩效的组织和个人都始于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包括确保人们明白两件事:第一,他们被要求做什么,即负有哪些责任;第二,高绩效是什么样的,即评估绩效的标准。
有效的绩效评估标准应具备以下特征:
(1)基于工作而非基于工作者设立。
(2)具体化,易于操作。
(3)被评估者充分参与制订的结果。
(4)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与被评估者的实际能力相符。
另外估绩效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管理者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和意志的变化对绩效标准随意调整,否则会降低绩效系统的权威性。
设定目标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找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各种干扰,如例会、沟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耗费你的时间,或者把你的时间切成碎片,使得有效的计划所需要的连续性思维变得很困难。
大部分的时间不是整小时的被浪费掉,而是一分钟一分钟的地被浪费掉。水桶底部有个洞,就像水桶被踢翻了一样,结果都是桶中的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分析诊断:第二项技能
想想看,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下属问题出在哪里,你怎么辅导他呢?
下属在执行特定的任务时,他的计划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如何?能否准确、及时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如果你不了解,你又如何去系统的诊断他问题出在哪呢?
这是一个很底层的问题,也是领导者在发展教练下属时,遇到的最高频的阻碍。
很多管理者对下属的诊断,往往都是停留在“近期的行为表现”,和“短期的数据结果”。
例如:他最近总迟到,肯定觉得他是工作态度不好。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每天都主动加班到很晚所以导致第二天起不来。
另外,领导者需要考量的另一个因素是投入度,即下属对目标或任务抱有的动机和信心。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感兴趣程度、热情程度以及自信度如何?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任务吗?如果他们的动机水平和信心水平都很高,那么他们的投入度就很高。

适当匹配:第三项技能
根据布兰佳领导力模型,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的领导风格:指令型、教练型、支持型和授权型。
以一个职场人的工作经历为例。当他刚毕业进入工作环境时,作为领导者应该以指令型领导他。因为大部分职场小白都不具备直接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但是工作意愿和积极性特别高,而且愿意服从上级发出的指令。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出直接的指令和指导,把“如何做”的细节教给他们,培养他们不断成长。换言之,你不仅要把试卷发给他,还要把答案告诉他。当然,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这个教导的过程其实也是考验员工、筛选员工的过程。
随着员工的能力开始增强,经验逐渐丰富,他们会对工作和一些具体的事件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时,领导者就应该转换领导风格,从指令型进入教练型,比如给他们安排一次直接面对客户的任务。在与客户见面之前,我们要询问员工的意见,你可以和他进行更多的双向对话,反复讨论你的建议,以及他的问题和想法。
这个阶段,你要大加赞美、支持他,因为你要帮助他增强信心,并鼓励他发挥主动性。
在教练型阶段,因为能够直接接触关键信息,加之领导者“问询式”的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得到突飞猛进的成长。但能力只是一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企业渴望的是全面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除了能力,员工的意愿也是重点考察、培养的因素。
因此,面对具备能力却不够自信,不敢独立做决定的员工,领导者就应当进入支持型的领导情境,只提供关键的建议意见,不过多干预具体的操作,适当地放权给这些员工,培养他们独立做决定、完成一个项目的自信和意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新人成为了团队骨干,他不仅承担了自己的任务,还能应对颇具挑战的工作,到了这一阶段,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放权,你要让他自主完成工作,将日常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责任交给他,通过允许和信任他独立行动,认可他出色的表现,并为他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对领导者来说,四类情境领导应当同时融汇于一身,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员工,施展不同的管理风格或者管理能力,即做到因材施教。
当你能自主地运用各种领导力风格时,你的领导力水平就会发展到另一个层次。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