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ot(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

中国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即政策的突破。

鉴于此,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表示,Robotaxi在2025年、2026年规模化正在变得乐观。

里程碑

2022年8月8日,中国L4级自动驾驶政策,在两个汽车城——重庆和武汉,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从即日起,在重庆的永川和武汉的经开区,车上完全无人的Robotaxi被允许在公共道路上开展商业化运营。

百度的萝卜快跑,是首家获批运营全无人Robotaxi的平台。

or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ot(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

据百度方面发布的消息,上述两地的一些市民,在每天9:00-17:00点,通过萝卜快跑APP和百度地图,在指定的区域可体验到全无人Robotaxi。

在试运营阶段,全无人Robotaxi起步价为16元,每公里的里程单价为2.8元,前期为鼓励用户体验,体验价格低至1折。

由于是全无人,在指定区域之内,用户在打车的时候,需要选择指定的上下车推荐点,凭手机号后四位作为PIN码,在Robotaxi B柱上的小键盘输入PIN码之后,可自动开启车门。

上车之后,必须要点击“出发”按钮,Robotaxi才会激活自动驾驶并驶向目的地。

百度运营人员透露,他们会告知乘客,Robotaxi座舱是公共区域,也是录像采集区域,在乘坐过程中需要注意,但所有涉及个人的隐私信息会做脱敏处理,只有在涉及公共安全并在法律要求的情况下,个人信息才会被提供给有关部门。

为保障安全,这些投入运营的全无人的Robotaxi的驾驶位会有围挡进行保护,以避免乘客触碰方向盘,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or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ot(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

在初期,每一辆投入运营的Robotaxi都会在云端配备 “云代驾”,在需要的时候可从云端“接管”Robotaxi。

百度方面的计划是,在进行大规模运营时,远程驾驶人车比逐步提升到1:10,这意味着司机的成本将会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这些投入运营的Robotaxi车型,除了上标准的车险之外,还会上高额的意外险。

在中国,第一批大规模投入全无人Robotaxi运营的车型是百度第五代Robotaxi车型,基于极狐αT平台打造的Apollo Moon

该车型的算力为800TOPS,传感器方面的配置是2个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具备自清洗能力。

用户可通过打车APP控制该车辆的窗户、空调等设施。

需要的时候,乘客可通过一个按钮呼叫后台的“5G云代驾”。

魏东透露,在运营区域上,地方政府给的政策是允许可在永川和经开区全域进行全无人Robotaxi运营,为稳妥起见,在前期他们只投入小规模的车队进行试运营,后续会逐步扩大车队规模和运营区域。

政策九宫格

对于上述政策的落地,自动驾驶企业一定是非常兴奋的。

这个政策落地,为Robotaxi在2025-2026年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落地彻底开了“政策”层面上的“绿灯”。

为形象解读上述政策的意义,可以用一个九宫格的形式进行了说明。

中国的Robotaxi政策演进,主要分为无人化和商业化两个方向。

在无人化方面,需要从主驾有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和全车无安全员三个监管阶段。

每一个阶段,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在无人化的每一个阶段,又对应着3个具体的商业化阶段,即:允许上路测试,允许载人但免费和允许载人且收费(即商业化运营阶段)。

or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ot(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

2020年4月19日,百度的Robotaxi在政策九宫格上攀爬到了主驾有安全员可以载人的第二格,长沙是那个“吃螃蟹”的城市

直到2021年9月26日,在长沙,百度的Robotaxi才允许向公众收费,攀爬到了主驾有安全员的商业化运行阶段,即九宫格中第一列的第三格。

2022年4月28日,北京在政策上做出了突破,即允许主驾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Robotaxi被允许可在指定区域开展载客运营,但不被允许向公众收费。

7月底,北京允许副驾有人,Robotaxi向公众收费。

在政策演进道路上,进入到了九宫格第二列的第三个阶段。

从2020年4月19日在长沙开启Robotaxi载人测试,到2022年4月28日,被允许启动副驾有安全员的Robotaxi向公众收费,百度一共用了27个月的时间。

这一次,重庆和武汉的政策,直接进入到了九宫格第三列全无人Robotaxi的第三个阶段,即全无人Robotaxi直接可以向公众收费。

这相当于是一次到位。

这也意味着,在重庆和武汉,Robotaxi,包括更广义上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获得了在公众道路上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化试运营的政策通行证。

重庆、武汉的Robotaxi无人化商业运营政策出来之后,将会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凤凰城和加州之后,“第二批”允许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地方。

当然了,中国的重庆、武汉的人口密度、路况复杂度是远高于美国的。

重庆和武汉的突破,使得在这场自动驾驶政策竞赛中,中国和美国再一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并渴望后程发力,超越“友商”。

现在看来,在中国率先实现Robotaxi的有规模的商业化落地的概率,远比美国要高。

因为“加速度”比起点更重要。

快车道

关于中国自动驾驶政策的快速落地,笔者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在2024年、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主要城市运营Robotaxi均有望获得政策的支持。

支持这一观点的一些因素包括:

核心决策层的支持。

对于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和产业化,中国高层的决策者是强烈支持的,各个部委对于自动驾驶的落地,均在积极推进。

地方政府也很积极。

比如,像北京这样的首都城市,理论上对一些创新是应该偏谨慎的,但在自动驾驶政策的落地尝试上的进取令人鼓舞。

北京在自动驾驶上的政策尝试,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

此外,智能电动化转型和产业发展阶段,也是自动驾驶政策加速落地的关键原因。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对于自动驾驶政策的落地,一些当地有庞大汽车产业的城市,无疑会更加积极主动。

重庆和武汉的政策,具有明显的汽车产业特征。

Robotaxi在这些城市的落地,对于该城市智能电动化转型会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汽车产业的从业者而言,当全无人的Robotaxi在身边出现时,先进科技所带来的切身感知,会促进从业者们推进企业转型的紧迫感。

另外,当Robotaxi可以规模化运行的时候,也意味着在当地拥有了一套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比如,高精地图、5G网络、云代驾等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必要的上下车停靠点。

此外,也可以率先解决其他交通参与主体与Robotaxi互动的问题,包括一些涉及Robotaxi交通事故的处理等必不可少的流程。

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在当地城市的有效落地,既包括私家车,也包括末端物流、移动零售、机器人等整个自动驾驶业态的落地。

基于自动驾驶技术,未来会形成怎样的创新生态,对于当下的我们匮乏的想象力而言,还是比较难以枚举的。

此外,原先政府担心的一些因素,比如说Robotaxi对出租行业的冲击这些事项,现在看起来并不是一个问题。

由于5G云代驾的存在,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可以实现“下车”和“上楼”的转变,从出租车里下来,进入到空调房,在云端驾驶汽车。

5G云代驾,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会是重要的产业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代驾,也可对私家车进行代驾。

对于出租车公司而言,则可以将原先出租车替换成Robotaxi,提升运营效率。

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在自动驾驶先试先行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个挑战在于,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案例。

因为法规不是面向一家公司,而是面向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如果让一些没有能力担负责任的公司进入上述领域,将会带来一些公共管理的问题,这也是政府在落地自动驾驶政策过程中的一大顾虑。

百度此前在一些半封闭场景的全无人Robotaxi运营实践,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一些依据。

这为重庆和武汉这次全无人Robotaxi法规的突破,提供了一些实践的基础。

重庆和武汉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落地之后,意味着中国将会形成管理真正意义上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实践的案例,将会为后续的在全国层面上的统一立法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当然了,统一的国家层面上的立法的修改,尚需时日。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也许2027年会是一个务实的节点。

在当下,更务实的策略是一个一个城市地去推进。

or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ot(Robotaxi的政策里程碑)

截至目前,在中国允许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城市已经有23个,面向公众提供载人服务的城市有12个。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息。

百度的计划

对于百度等企业而言,Robotaxi商业化这个事情正在变得可行。

在政策配套逐步ready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企业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了,一些必要的工作包括:

1.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

2.让Robotaxi车型变得足够便宜。

3.搭建运营体系和务实的运营策略。

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意味着5G云代驾成本持续降低,5G云代驾人车比如果是1:1,对于企业而言没有经济价值,5G云代驾需要逐步从1:1到1:2,到1:10。

这有待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

车型价格足够低,是Robotaxi商业模型跑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支点。

Robotaxi车型价格200万元,不会有经济模型,百度Apollo第五代车型的价格是48万元,勉强可以算账,但依然觉得贵,大规模落地的时候感到心疼。

百度第六大自动驾驶车型——Apollo RT6,把成本做到了25万元,这是很兴奋的价格。

算笔账。

百度Apollo RT6的成本是25万元,如果5年折旧完毕,则每天的运营成本是139元。

假如在规模化运营的时候,1个云司机可以照看10辆车,则单车司机成本以及一些云代驾设施相关的费用加起来是60元/天。

保险、电费以及其他的运营费用加到一起,他给出的成本预估是70元。

整体上,他希望在启动规模化运营时,单车每日成本约为270元。

在笔者看来,百度Apollo RT6的驾乘体验,将会优于目前滴滴B级专车的体验,其初期的定价水平将会参考专车的定价水平。

在当下,滴滴专车的月收入基本在2万元左右。

在每日单车成本达到270元时,Robotaxi的单位经济模型和现在的专车相比,就变得非常有竞争力了。

这个事情剩下的就是规模化复制了,即运营扩张。

百度Robotaxi运营扩张有以下几个时间节点:

阶段一:从2022年Q3到2023年Q4。

这个阶段,属于规模化落地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等待Apollo RT6的量产交付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

百度Robotaxi运营体系需要做的核心事情是:

1.让更多的城市推出支持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政策。

2.搭建支持Robotaxi的运营体系,制定针对性的运营策略。

在政策落地上,由于有了重庆和武汉的案例,在前期,百度只需要确保重庆和武汉的全无人Robotaxi运营不出事,稳步扩展。然后让更多的城市出台支持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政策。

在Robotaxi的运营体系方面,百度和当下的出行公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Robotaxi的城市,需要良好的5G基础设施,并搭建支持5G云代驾的基础设施,培训5G云代驾团队。

由于Robotaxi的版本迭代速度会比较快,对5G云代驾司机的培训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路网线路团队。

普通的共享出行无需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在Robotaxi的初期,需要一支线下的团队,去勘察那些适合Robotaxi运营的线路,并需要给出适合上下车的推荐停靠点。

在自动驾驶普及的初期,上下车推荐点会是产业的基础设施,这是乘客与车,Robotaxi与其他交通参与主体交互的载体。

当然了,Robotaxi当车里除了乘客之外没有司机的时候,乘客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会更加“放松”。

比如女士,上车之后就可以把高跟鞋给脱了,足够放松。

在内部车厢的维护上,Robotaxi有可能负担会更大,但这和普通共享出行车辆的维护没有本质的区别。

阶段二:2023年Q4到2026年。

这是百度Robotaxi的运营扩张阶段,也是他们的独自运营扩张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运营区域和运营车队的扩张。

在前期,Robotaxi的规模非常小,无法和滴滴的网络竞争。在当下,由于运营范围受限,Robotaxi的主要订单还是来自于一些用户的尝鲜。

当然了,Robotaxi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机器人司机不挑活,网约车司机会拒接短途的活,Robotaxi可先把短途的一些活做起来。

需要清楚的是,Robotaxi要发挥价值,必须要扩大范围,只有扩大运营范围,才能提升对用户的价值,才能逐步成为用户一种“可依赖”的出行运力选择。

在区域覆盖上,百度Robotaxi在策略上会保持聚焦,把一个区域的用户体验做透,再逐步扩张。比如武汉,先在军山新城运营,逐步扩大车队规范和覆盖的运营区域,然后逐步扩大到整个经开区,再覆盖武汉。

在规模上,百度方面的计划很清楚,希望在2025年覆盖65个城市,车队规模在1万-10万辆之间。

在这个阶段,需要百度建立的优势包括:

1.自动驾驶技术。即可不断降低“5G云代驾”的成本

2.Robotaxi车队的规模。规模大的优势,除了降低用户叫车等待时间之外,可显著优化最小单位经济模型,也可持续带来更多的corner case,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化。

3.更符合用户体验的Robotaxi运营体系。除了产品和自动驾驶技术之外,5G云代驾的规模,不断迭代的上下车推荐点,都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第三个阶段:2026年、2027年以后。这是Robotaxi的混战阶段

在那个阶段,很多不同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将会入场,市场将会进入到混战阶段。

对于自动驾驶运营,百度还会有更多的想法,Robotaxi不仅仅是Robotaxi,未来还是基于本地运营的移动空间,所有的本地生活服务均可基于此。

当初丰田e-Palette的设想,会先在中国落地。

总结

如果放在历史的角度看,当后来者回望整个自动驾驶产业的演进时,将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重庆、武汉允许全无人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是自动驾驶产业政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不知道人们是否有这样的一种意识,他们正在参与创造历史。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企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uoyang58.com/8738.html